各部门、各单位:
因近期福建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出现多例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疫情外溢风险,根据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和属地防控要求,经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按照“思想要全面紧起来、防控要全面严起来、响应要全面快起来、责任要全面扛起来”的要求,现就近期疫情防控和中秋国庆假期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站位,坚决克服松劲情绪和麻痹思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和责任担当,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管理、安排、指挥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学校、部门(单位)和个人的“三方责任”,查找封堵学校疫情防控短板漏洞,完善应急方案和处置流程,制定具体操作手册,把各项工作想在前、做在前,把各项任务清单化、闭环化。要根据主管部门及属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文件要求,在地方防疫部门的指导下,扎实做好校园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的工作。
二、加强管理,坚决筑牢防御屏障。校园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管好各学校大门,严格实行入校人员资格审核、测温、亮码和行程码查验等制度,严格执行近14天有省外旅居史人员进校前要求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防疫情输入校园,健全家校协同防控机制。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市)的师生应暂缓返校,如已返校,严格实行“14+7”健康管理措施。学生共同居住人员中有处于居家健康观察和日常健康监测期间的,不能进校门,要引导学生避免接触,并在居家健康观察第7天和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各做一次核酸检测。
三、严格审批,强化大型活动管控。加强对校园内200人以上大型聚集活动管控,按“一活动一方案”的要求做好疫情风险研判和防控方案,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方可举办。校园内线下会议及活动,原则上不得邀请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员参加。相关大型活动和会议方案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党校办)报批,特别重大由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四、优化机制,精准掌握师生行程和健康状况。鼓励师生就地过节,强化留校师生关心关爱,相关部门、单位要开展活动为师生营造浓郁温馨的节日氛围。谨慎选择出行,“非必要不前往疫情发生省份”、非必要不出境;确需前往的,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所在区,下同) 和已有本地阳性病例报告的地区。师生非必要不离开浙江省,教师离开浙江省需做好报批,学生离开宁波市需要办理请假手续。外出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去人员集聚或密闭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和到人员密集场所时要做 好个人防护措施,强化落实“讲卫生、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 用公筷”等个人防护措施。假期期间,进一步规范师生日常卫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师生每日健康打卡,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近前往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就诊,如实告知流行病学史和旅居史。师生近14天内出过省,返校时要严格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后,对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旅居史的师生员工,按照属地防疫要求执行隔离或健康观测等。
五、开展宣传教育,加强节日期间安全防范。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位,覆盖到每一位师生,特别是2021级新生,要积极引导师生员工做好防疫、防电信网络诈骗、防火、防溺水等工作,注意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放假前,做好一次本单位、部门的各项安全自查,放假期间,要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加强巡查检查,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风险隐患,严防各类校园安全事故发生。要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加强校园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保证丰富的校园日用商品和食堂菜肴供应,满足在校师生的校园生活需要。要严格落实假期值班工作,确保值班领导和相关人员联系通畅,做好值班记录。如遇突发紧急情况,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并及时上报有关信息。
疫情防控遵循属地要求,如属地出台新要求,按照属地最新要求执行。
宁波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2021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