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 ,由建筑系姚颖老师主讲的《中国建筑艺术》课作为我院推荐的宁波大学2024年第十二期课程思政公开课向全校教师开放观摩。《中国建筑艺术》课程是我校面向全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14门公共艺术课之一,目前课程团队由姚颖、陆海、郭强、蔡丽四位教师组成,已持续15个学期、超过1000名本科生选修该课程。《中国建筑艺术》于2020年获批浙江省本科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列入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姚颖老师本人获评2022年度宁波市高校“优秀课程思政教师”。此次公开课吸引了包括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多名教师前来听课与交流。
课程围绕唐宋时期佛寺建筑的结构特征和历史价值展开教学,采用案例剖析、比较分析法和现场搭建体验等多维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案例以梁思成和林徽因如何发现唐代佛光寺大殿为线索,展示建筑学前辈不畏艰险,为打破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已无唐代建筑的断言而坚持不懈的寻找过程,他们最终找到佛光寺大殿并准确判断其为唐代建筑,赢得了这场中日之间的学术竞赛。教学中向学生生动诠释了爱国精神和奉献、敬业的职业素养,感人至深。并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构建文化自信。
第二个教学案例结合宁波本地的文物建筑保国寺大殿,剖析其作为长江流域以南仅存的两座宋代木构建筑之一所具有的特殊历史价值,并从结构、装修、彩画等各方面阐述其独特的文物价值。在宣传和发扬地域文化的同时,丰富学生在建筑审美方面的知识修养,增强文物建筑保护意识。
最后,课程设计了搭建体验环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斗栱模型搭建比较唐、宋与明清不同时期斗栱在做法和尺度上的不同,加深了对古建筑中斗拱做法的印象。

课后,听课教师与我院周艳副院长、主讲教师以及教务办老师们一同展开研讨,针对如何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交流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