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中央美院八位教授中,伍必端先生是我在版画系学习时的系主任,詹建俊先生教过我素描,靳尚谊先生是我研究生毕业答辩的答辩主席,其他先生在我担任学术委员会秘书时也都熟识,这些先生都经历过旧中国的动乱,新中国的成立,以自己的艺术紧密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将自然与生活的美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他们的人生和艺术与生活密切融合在一起。在新时代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下,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而如果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繁荣昌盛必不可少,人民的现实生活对美育有迫切的需求,美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这成为我理解先生们写信的基础背景。
在习总书记的回信中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可以追溯美育的历史,来充分认识美育的地位、功能和价值。美育提升人的审美素养、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早在1793年,德国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席勒就撰写了《美育书简》,在美学史上提出了系统全面的美育理论。而在中国,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北京神州学会的讲演上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取美学智能而舍弃宗教狂热,逐步完善自我,求得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说,最早美术学府就是基于这种“美育救国“的理想而创立。而如今,习总书记在当今中国经济强大发展的背景下,再次提出美育的重要性,我理解为这是以“美育强国”的重要思想理念,在新时代更需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在总书记的回信中有一句:“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两个“大”字,让我从艺术的崇高美、设计的伦理美角度进行思考,我曾经在自己的设计教育工作室展开过关于崇高美的讨论,乃是因为这个时代有一种解构崇高美的倾向,但是古希腊文艺理论家朗基弩斯就写有《论崇高》,提出崇高对于提升人的人文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大”的角度,研究美育,加强美育,倡导美育,就仍然需要提倡崇高美、人性美,构建高品质有理想的综合性美育体系。对于艺术学院的美术教育而言,除了注重基本的造型美、色彩美、形式美,更要重视伦理美、思想美、人性美等内在之美,使美育成为由自然之人成长为理性之人的必经之途。对于我们潘艺而言,师范美术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从事美育的园丁;家园专业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经营和谐优美的人文和自然居住环境;家纺、家居、家电专业则是用美的产品便利人的衣食住行,美化人的生活空间。这是我们需要在教育中坚持不懈的。
当社会生产发展到一个阶段,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时候,生活的诗意栖居和审美化生活就成为当代性命题,这也是中国经济建设促生了许多院校成立艺术设计院系的原因,以中央美院设计教育的发展就可清晰看到此点特征。因此,艺术再不是孤芳自赏,学院再不是象牙之塔,如今艺术以设计的方式进入生活。艺术设计教学要联系当地经济发展,融入社会,美术教育要注重审美的融入性,美育的引领性。我研究过中外许多院校的教育大纲,认识到学院重要的作用,就是强调设计之德,艺术之美,用美育成教化,助人伦,让美育与人民的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美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示物,而成为社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艺术设计院校要用真善美的艺术与设计来引导社会,让设计不再是趋利的,满足欲望的,而是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有的环保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情感设计都是基于这样的思想理念的。